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成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完成了他分天下的宏大计划,这使得他成为了东汉末年三分天下中的一方诸侯。而接下来的任务,对于刘备来说便是自立为王,宣示自己与曹操的平起平坐地位。尽管如此,刘备并未因此忘记自己曾共同战斗过的兄弟们。虽然他并非心怀恶意,但却深知兵权不可以轻易交给不信任之人,因此,对于亲信的任命,刘备始终谨慎小心。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而这个称号实际上只在演义和民间传说中流传,历史正史中并无此说法。刘备确实曾为这些武将加官晋爵,但他的封号可并非演义中的“五虎上将”。尽管汉献帝仍在名义上存世,但刘备在这一刻不再遮掩自己的野心和企图,既然曹操已通过挟天子令诸侯,他若依照常规行事,早该向曹操称臣。而刘备作为自认为是汉室宗亲的人,依然决定秉承汉朝的传统礼法,继续行事。
展开剩余80%因此,刘备将关羽封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赵云为中将军,黄忠为后将军。按照汉朝的礼法,这五人都是平级的上卿级别,并非什么高低之分。刘备虽未称帝,但他也无权为这些兄弟们封更高的职位。虽说这五位将领功勋卓著,但却有人对此心生不满,尤其是关羽。
关羽的心结很明显: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位年老体衰的黄忠,竟会与自己平起平坐,成为后将军。诸葛亮早就察觉到这一点,因此在封爵草案的制定时,特地提醒刘备,或许该考虑调整黄忠的位置,以避免引发关羽的不满。诸葛亮与刘备商议:“黄老将军的战功不容忽视,益德和孟起他们都了解这个情况,但关将军可不一定认同。”关羽好面子,倘若得知黄忠为后将军,定然心生不悦。刘备笑道:“没事,交给费祎去做工作就好。”然而,消息传到荆州后,关羽果然如诸葛亮所料,愤怒之情瞬间爆发,公开质疑:“大丈夫,岂能与老兵同列?”费祎赶到后,按照刘备的吩咐,一番劝说才得以平息关羽的怒火。
虽然关羽暂时收敛怒火,但内心的不满依然未曾消散。为了证明自己远超黄忠,关羽急于表现自己,于是决心进攻樊城。关羽这一决定并非单纯因愤怒而为之,实际上他也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葛亮在早期就曾劝告刘备,不要轻易激怒关羽,因为他是五虎将中第一个掌握兵权的人,且兵权最多,若无法安抚,局势可能会变得复杂。关羽虽为兄弟,但本性冲动,若继续用战功来刺激他,最终极可能走向极端。刘备虽然心有顾虑,但并未真正遏制住关羽的决心。最终,关羽亲自领兵进攻樊城,却未能如愿,最终牺牲在麦城。
关羽掌握最多兵权,但他却是第一个倒下的五虎将。得知关羽的死讯后,张飞痛哭失声,发誓要替关羽报仇。而刘备在得知这一噩耗后,也悲痛欲绝,甚至因悲伤过度险些倒地。尽管失去了重要的将领,刘备对复仇的决心却愈加坚定。之后,他的首要目标便是发动对东吴的攻势,为关羽报仇。
此时的张飞已任阆中太守,手握一定兵权。当刘备宣布准备出兵时,张飞便立刻开始准备。张飞命令部下范强和张达准备白色盔甲,准备亲自穿上白盔甲出征。然而,时间紧迫,两人未能按时完成,张飞大怒,下令重罚他们,并威胁称如果盔甲未完工,就要杀了他们。面对如此压力,范强和张达最终铤而走险,趁张飞喝醉之时将其杀害。张飞根本未曾预料到,自己会死于自己亲信之手。
张飞的死讯传至刘备时,刘备为之震惊,悲痛至极。虽然又失去了一个猛将,但刘备心中复仇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战斗继续,而赵云在这场战斗中展现了非凡的能力,既能攻城又能撤退,表现极为出色。面对陆逊的火攻,赵云依旧能够及时带领蜀军突围,若非他英勇无畏,刘备等人可能会陷入困境。
赵云虽然没有拥有过多显赫的战功,但他作为刘备的亲信,掌管着蜀汉最精锐的部队,担负着保卫刘备安全的重任,常常是军队中的“安保队长”。五虎将中,关羽、张飞和赵云掌握兵权,而马超和黄忠则没有。黄忠虽然有功,但年事已高,且身体状况逐渐下降,刘备考虑到军队的稳定性,不愿给予他兵权。而黄忠自己也心知肚明,他并不强求,只希望安享晚年。
至于马超,刘备则有不同的考量。虽然在葭萌关时,刘备曾对马超表现出极大的信任,但实际上,刘备并未真正将马超视为可托付的将领。马超曾是曹操麾下的猛将,但因种种原因离开了曹操,又与张鲁发生了关系,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兄弟庞德。刘备深知,这种人物缺乏根基且难以信任。倘若给他兵权,难保他不会图谋不轨。因此,刘备宁愿将马超放在一边,也不会轻易给予兵权。
对于古代将领而言,兵权意味着生死存亡,只有被深深信任的人,才能掌握大军。刘备信任的五虎将,实际上只有关羽、张飞、赵云才是他真正依赖的战将。
发布于:天津市双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