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五位被誉为名将的人物,他们各个武艺超群,战绩辉煌,几乎家喻户晓,然而经过考证却发现他们全都是虚构的形象。那么,这五位虚假的名将究竟是谁呢?
首先是杨宗保。
在《杨家将传》和《杨家府演义》等民间故事里,杨宗保被描绘成杨业的孙子,自幼随军征战沙场,屡立奇功,杀敌无数。他还与著名的女将穆桂英结为夫妻,育有一女杨金花。尽管故事精彩,但正史中却未曾记载过杨宗保的存在,显然他是小说家为了丰富杨家将故事而虚构出来的角色。不过,杨家三代抵抗辽国的真实历史是存在的,杨家将的威名也并非虚构。
根据《宋史》的记载,杨延昭的儿子中并无杨宗保一名,只有杨文广被确认是其子。此外,《隆平集》这部历史文献中提到杨延昭的其他两个儿子,却未出现杨宗保的名字。尽管如此,山西省代县和原平市出土的两份杨家族谱都提及杨宗保是杨延昭的三个儿子之一,显示民间传说与历史资料有一定差异,而这两地正是杨家将的原籍。
展开剩余75%其次是薛丁山。
在故事中,薛丁山被描绘为一位征西名将,勇猛智慧,武艺出众。他不仅成功解救了生父薛仁贵,还屡次打败敌军,战绩斐然,使得他的名声广为传播。然而,历史上并无薛丁山这一人物,他实际上是以唐朝名将薛仁贵之子薛讷为蓝本改编出来的形象。民间传说中,薛丁山和胞妹薛金莲是双胞胎,生于丁山脚下,因此得名。他年少时为减轻家中负担,在太行山射雁卖市,虽无师承,却射雁精准如其父年轻时一般,皆为“开口雁”。后来他不幸被父亲误伤坠崖失踪,之后被王敖老祖收为弟子,传授多种武艺。
第三位是李元霸。
李元霸被传为隋唐第一猛将,是隋唐十八好汉之首,传说他是金翅大鹏雕转世。相貌奇特,面色苍白如病鬼,身形消瘦,但力量惊人,据说他的双臂有四象之力无可匹敌。他手持两只铁锤,每个重达四百斤,总重八百斤,骑乘“万里云”坐骑,白天能行万里,夜晚亦能奔走八千里。然而,这些传说完全是虚构,历史上并无此人。《说唐》中描述李元霸力大无穷,杀死宇文成都后,因天神转世的缘故,被自己的锤子砸死。还有版本称他在瓦岗军回师途中遇雷雨,举锤骂天,结果被雷电击毙,另有传说称其被宇文成都的师父鱼俱罗所杀。
第四位是罗成。
罗成的形象源自初唐名将罗士信。他是隋唐十八好汉中的第七位,罗艺之子,秦琼的表兄弟,以精湛的枪法著称。外貌白皙俊朗,性格冷峻严肃,故有“冷面寒枪俏罗成”之称。故事中他曾协助瓦岗军攻破长蛇阵和铜旗阵,并在反王大会上夺得状元。明代小说《大唐秦王词话》中,罗成被描绘为字士信,征战刘黑闼时阵亡,未提及其为罗艺之子。历史上虽记载罗艺有子,但未见相关事迹,且罗艺与秦叔宝无亲属关系,小说的亲缘关系为作者杜撰。罗成的故事多半基于罗士信,但两人关系并不明确。清代小说《说唐》中,罗成被设定为罗艺之子,字士信,在征刘黑闼时死去,《兴唐传》则对罗成与罗士信的经历做了不同叙述。
最后是杨林。
杨林是《说唐全传》和《兴唐传》中虚构的人物,隋唐十八好汉中的第八位,传说是隋炀帝杨广的叔父,是隋朝开国九老之一,为隋朝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但最终败于罗成。他的形象很可能综合了历史上的张须陀和杨素两人。隋文帝励精图治,计划南征陈国时,冀州的罗艺率兵侵犯边境,杨林奉命北征,说服罗艺归降隋朝。回朝路上,他发现登州海盗作乱,遂留下清剿匪患,镇守登州。后来隋炀帝继位,杨林护送皇纲途中被程咬金等截获,误抓秦琼,因欣赏其人品和武艺,将秦琼认作义子,号称十三太保。杨林再次护送皇纲时再次遭遇程咬金,被捕后秦琼等人救援,反而与杨林对抗,加入反隋瓦岗军。最终在扬州的比武中,年迈的杨林在龙麟山被罗成所杀。
这五位名将虽深入人心,广为传颂,但历史真相却与传说大相径庭,更多的是文学与民间故事的艺术创作。
发布于:天津市双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