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唐朝时期的中原大地,山河壮丽,物产丰饶,社会安定,民众安居乐业,边疆稳固如铁,四季丰盈,天赐人杰,经济与文化的繁荣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无论过了多少年,唐朝依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耀眼的一个时期之一,尤其是其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至今仍令世人感怀。当人们谈及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辉煌与影响时,唐朝总会是那个让人第一时间浮现脑海的名字。
在文学领域,从唐代贞观年间的盛世开始,一直到开元时期,唐朝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人,如王维、孟浩然、李白等,他们用一首首诗篇描绘了那个时代的风华与气象。经济方面,唐朝的农业空前繁荣,生产技术不断革新,农田的开垦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使得人民无需为粮食问题而焦虑。军事上,尽管唐朝在周边国家中具备压倒性优势,依然坚持和平发展与仁爱政策,致力于通过德治来维系与邻国的友好关系。正是因为这类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唐朝的鼎盛被后世常常称为“盛唐”。
展开剩余76%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唐朝时期盛极一时的王公贵族中,也有一类为人所不齿的现象——“昆仑奴”与“新罗婢”。这一段历史,无论从今天的视角来看,依旧让人深感不堪与痛心。
昆仑奴
所谓“昆仑奴”,并非字面上理解的来自昆仑山的奴隶。实际上,“昆仑”在唐代特指“黑色”,因此“昆仑奴”指的就是那些皮肤黝黑的奴隶。这些奴隶多为南方海域及林邑(今越南中部一带)地区的土著,因地理隔阂与种族差异,在唐朝的历史文献中被称作“昆仑”。《旧唐书·南蛮传》便有记载:“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这段话表明,唐朝时期对于这些黑皮肤奴隶的来源已有详细认知。
由于昆仑奴们天生吃苦耐劳,且手巧能干,因此在贵族与富人之间颇受青睐,成为家中的得力助手,常常从事体力劳动。然而,这些昆仑奴的到来大多并非自愿,许多人是通过奴隶贩卖或者是通过被掳掠的非法途径进入中原。在异国他乡,他们常常因不服从命令而遭受严苛的惩罚。
宋代学者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一书中提到过:“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接连大海岛,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这一段话揭示了当时这些昆仑奴的被捕与卖卖情况,生动展现了他们的不幸命运。虽然唐朝是一个相对开明的朝代,但在一些隐秘的角落里,奴隶买卖依旧存在,令人唏嘘。
新罗婢
而“新罗婢”的情况则更加令人心酸。新罗,是指朝鲜半岛上曾经存在的一个国家,公元660年新罗联合唐朝一同打败高句丽,正式建立了新罗国。唐朝与新罗的关系一直较为友好,而“新罗婢”便是从新罗被带到唐朝的奴婢。
新罗婢与昆仑奴的区别在于,她们在抵达唐朝之后,通常会经过一些培训,而不是直接从事繁重的劳动。由于新罗婢的外貌更加符合唐朝贵族的审美,因此她们的售价往往高于昆仑奴。她们的工作主要是陪伴贵族,跳舞或是侍奉主人日常生活。尽管工作内容较为体面,但这些新罗婢的社会地位依旧低下,几乎是家中无足轻重的存在。
然而,新罗婢之所以令人不堪言说的原因,源于公元821年一宗掠卖人口的丑闻。当时,沿海地区的海盗猖獗,导致唐朝与朝鲜半岛之间出现了非法人口买卖的情况。即便官方已多次下令禁止奴隶贩卖,但由于市场需求,尤其是对新罗婢这种“稀有物品”的渴望,许多达官贵人反而以拥有新罗婢为荣。甚至有些人通过关系网,将这类不法交易掩盖,直至唐朝后期,相关问题才逐渐得到控制。
更令人痛心的是,在宋朝时期,尽管禁令已发,但“新罗婢”依旧重新盛行,而她们在当时被称为“高丽姬”。这一历史的延续,不仅展示了奴隶制度的残酷,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权力对弱者的压迫。
这段历史虽已远去,但它的阴影仍然深刻地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唐朝的辉煌与光辉,亦有这样不堪的暗面。
发布于:天津市双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